传统物流亟待“互联网+金融”下的创新转型
12月12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和中国物流投融资联盟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与国际物流合作发展大会暨2016中国(深圳)互联网+物流金融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 据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耿书海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物流业总收入为6.3万亿元,同增4.8%;社会物流总费用8.6万亿,同增3.3%;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已降至14.5%。
但同时,行业内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有效需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基础设施过剩与结构性的短缺同在,企业的盈利能力每况愈下,市场的法制和诚信体系有待加强,已有的支持政策有待全面落实。
“实现标准化是我国物流业的当务之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秘书长杨洪义表示,“只有实现货运车辆、托盘及其他仓储设备的标准化,才能促进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运输组织方式的标准,才能提高物流仓储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才能推动绿色、高效物流体系建设”。国家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则认为,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将成为我国物流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给基础设施、企业金融合作等带来了巨大商机;而互联网和金融作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两大工具,其与包括物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趋势。
在去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互联网+高效物流”的重点行动。物流企业也纷纷依靠互联网技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例如深圳阿凡达物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全国公路运输平台-“运呗”,运用人工智能和车联网技术,研发出智能营销、装载和物流大数据预测决策系统,为发货人和承运人提供货运和金融服务。杨洪义认为,互联网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还需政府在无车承运人等相关管理制度方面的协助,以及依靠互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协调、透明和高效。与此同时,“物流+金融”的融合创新是物流业转型的重要支点,金融对物流业发展的促进方面,更多的则是体现在信用体系的建立上。中国物流投融资联盟轮值主席陈继武表示,将成本较低的资金引入到资金成本很高的物流行业,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行业应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形成融合,共同沿着产业链条发展,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资金流。
在物流金融方面,浙江网商银行通过获取物流企业的信息数据,来建立风控模式,再为一些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并同时将业务范围涵盖在支付清算、投融资、资本市场等各个方面。而随着我国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在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宋功美看来,需要从单纯产品输出,向产品、技术、资本、金融等多服务转变,这对我国物流服务体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物流企业还需要更加明晰走出去的具体实施路径。”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表示,物流企业应该形成资本分散出海,以及港口、水运、陆路物流等全方位的对外合作。同时通过项目分工和运输组织方式的调整,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并依托港口枢纽和产业布局,来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务系统。